以武汉格林环保近期完成的某化工厂改造项目为例,该厂污水站已稳定运行20年,近期应急池管道堵塞需要改造,格林环保以25年运营经验为改造前期、中期、后期进行了充分准备,帮助企业高效解决环保难题。
一、污水管堵塞维修:前期准备是安全高效施工的基础
应急池至综调池污水管堵塞会直接影响污水站正常运行,维修前需做好三方面核心准备工作,避免二次问题或安全事故。
首先,全面排查与方案制定是前提。需通过管道检测设备确定堵塞位置、程度及成因 —— 是泥沙沉积、杂物(如纤维、塑料)堵塞,还是管道破裂导致的异物渗入。根据排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维修方案,明确开挖、清淤、管道修复(如局部更换、内衬修复)等具体步骤,同时规划污水临时导流路线,避免维修期间污水外溢污染环境。
其次,物料与人员准备需到位。物料方面,需提前备好清淤工具(如高压清洗车、吸污车)、管道修复材料(如 PE 管、密封胶)、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滑靴、安全帽);人员方面,组建专业维修团队,明确各岗位职责(如现场指挥、操作工人、安全监护员),并提前开展岗前培训,确保人员熟悉维修流程、风险点及应急处置措施。
最后,现场环境预处理不可忽视。维修区域需设置警示标识(如警戒线、警示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若管道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需提前进行通风置换,并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浓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后再开展作业。
二、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全流程把控杜绝火灾爆炸风险
污水站维修中常涉及管道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而污水管内残留的有机物易产生可燃气体,若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需从 “事前审批、事中监护、事后处置” 全流程落实安全管理。
第一步,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前需提交《动火作业许可证》,明确动火地点、时间、作业内容、风险等级及防护措施,经安全管理部门、污水站负责人联合审批通过后方可作业。同时,需对动火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移除易燃物(如油污、杂草、塑料管件),并准备好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消防沙、消防水带),确保动火点 10 米范围内无火灾隐患。
第二步,强化现场动火监护。作业期间需安排专职安全监护员,全程监督动火操作,实时检测动火点及周边可燃气体浓度(每 30 分钟至少检测 1 次),若浓度超标需立即停止作业并通风处理。动火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火花溅落至危险区域;此外,需设置接火斗(铺防火毯),防止火星引燃下方物料。
第三步,做好事后清理与复查。动火作业结束后,需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熄灭残留火星,确认无火灾隐患后,由监护员与作业人员共同签字确认,方可撤离现场。同时,需对动火区域的管道、设备进行复查,检查是否存在焊接缺陷、管道变形等问题,确保维修质量与运行安全。
三、运维难点破局:从 “被动处理” 到 “高效低碳” 的技术转型
工业污水处理站长期面临工艺老旧、废水成分复杂、水量波动大三大运维难点,传统处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环保要求与成本控制需求,而技术理念的转变与新技术应用成为破局关键。
从运维难点来看,工艺老旧导致处理效率低、能耗高,部分污水站仍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如化工、制药废水)处理效果差,且易出现污泥膨胀问题;废水成分复杂增加处理难度,工业废水常含有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如苯系物、酚类),不同行业废水成分差异大,传统工艺难以针对性去除;水量变化影响系统稳定性,部分企业生产周期性强,导致进水水量波动幅度达 30% 以上,易造成曝气池 DO 值不稳定、出水水质超标。
随着环保要求趋严与 “双碳” 目标推进,污水处理观点已从 “达标排放” 向 “资源回收 + 低碳运行” 转变,高效低碳新技术逐步落地应用。例如,智能监测与调控技术通过在线传感器实时监测进水 COD、氨氮、水量等参数,结合 AI 算法自动调整曝气强度、药剂投加量,提升系统抗冲击能力,降低能耗;膜分离技术(如 MBR、NF) 替代传统沉淀池,实现泥水高效分离,出水水质稳定,且占地面积减少 50% 以上,适合高浓度废水处理;低碳生物处理技术(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相比传统工艺能耗降低 30%-50%,污泥产量减少 40%,同时实现氮资源回收,契合 “资源化、减量化” 需求。
工业污水处理站的安全运维与高效运行,是工业企业环保达标、降本增效的核心保障,而科学的维修管理与先进技术应用,正是突破运维难点的关键。武汉格林环保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废水处理解决方案,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