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繁殖,会对设备、管道和换热器等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运营人员往往缺乏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的深入的、量化的认知,也不具备杀菌剂加药量的计算能力,完全依赖药剂厂商,从而导致失去对现场的把控。本文从不同微生物对循环冷却水造成的不同影响出发,分享循环冷却水系统杀菌剂加药的简捷计算方法,供水处理人士参考。
一、不同微生物对循环冷却水的影响
1. 生物粘泥污染
生物粘泥(biofilm)是微生物附着在设备表面后,分泌粘性物质形成的生物膜。它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生物膜的导热系数远低于金属,从而使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降低。生物膜厚度每增加 0.1 mm,换热效率降低 10%-~30%。(2)管道堵塞:生物粘泥堆积会堵塞喷嘴、冷却塔填料和管道,影响水流循环。产生生物黏泥污染的菌种主要是其易分泌粘液、易形成生物膜,典型菌种有以下几种:(1)铁细菌,该细菌会分泌粘液,形成锈色沉积,堵塞管道。(2)硫酸盐还原菌,在无氧环境中生长,产生H₂S导致金属腐蚀。(3)假单胞菌,易形成生物膜,影响换热效率。
2. 微生物诱导腐蚀
微生物代谢产物(如H₂S、有机酸、氨)会加速金属腐蚀,称为微生物诱导腐蚀,这种腐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点蚀和局部腐蚀:硫酸盐还原菌产生的H₂S与铁反应生成硫化铁(FeS),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引发点蚀。正常水质:碳钢年均腐蚀速率 < 0.05 mm/a,在硫酸盐还原菌影响下,碳钢腐蚀速率可达 0.5 mm/a 以上。(2)酸性腐蚀: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如乙酸、乳酸),会降低局部 pH,增加腐蚀速率。(3)氧浓差电池腐蚀:生物膜下的低氧环境和外部高氧环境形成氧浓差电池,导致不锈钢、碳钢腐蚀。
3. 结垢与沉积
某些细菌会促进无机盐沉积,形成生物垢,加剧冷却塔和换热器的结垢问题,这类微生物主要有以下三种:
(1)厌氧菌:代谢CO₂,形成CaCO₃沉积。(2)硫酸盐还原菌:如前所述,其产生H₂S,与水中金属离子(如 Fe²⁺、Cu²⁺)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3)硅藻:促进硅酸盐沉积:硅藻繁殖后,会加速SiO₂沉积,形成难以清除的硅垢。
4. 影响水质稳定性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会破坏冷却水的化学稳定性,使水质恶化,宏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pH 值波动:细菌代谢酸性或碱性物质,使pH波动,影响水质稳定药剂效果。(2)氨氮(NH₃-N)升高: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代谢氨氮,影响水的腐蚀与结垢趋势。(3)BOD5/CODcr上升:水中有机物积累,增加生物耗氧量,促进细菌生长。
5.异味与健康风险
(1)冷却塔异味:微生物代谢会产生氨气(NH₃)、硫化氢(H₂S)等恶臭气体。(2)军团菌污染:军团菌可在冷却塔、喷淋系统中繁殖,通过气溶胶传播,引发军团病。
二、杀菌剂加药量计算方法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控制和杀菌剂投加需要科学计算,以确保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同时避免过量投加导致的腐蚀或副产物问题。
1. 杀菌剂投加量计算
式中:m 为杀菌剂投加量,kg;C 为杀菌剂目标浓度,mg/L;V 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保有水量,m³;A为杀菌剂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各种杀菌剂的目标浓度和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杀菌剂的目标浓度和适用范围
以上药剂也可组合使用,以提高杀菌广谱性、降低耐药性,杀菌剂组合使用的目标浓度和适用范围见文末附表。
2. 余氯消耗量计算
余氯消耗量与循环冷却水中的CODcr、NH3-N、Fe2+、Mn2+含量有关,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Cd为余氯消耗量,mg/L;k1、k2、k3、k4分别为CODcr、NH3-N、Fe2+、Mn2+的余氯消耗系数,k1 = 0.02、k2 = 0.5、k3 = 0.64、k4 = 1.3。
3. 余氯初始投加浓度计算
式中:Ci 为余氯初始投加浓度,mg/L,就是只有加药后30 min内检测余氯达到这个数值,才能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余氯控制在目标浓度范围内;C 为杀菌剂目标浓度,mg/L;Cd为余氯消耗量,mg/L,计算方法上面已经给出。
4. 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依据
一般都采用冲击性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那么,如何判断系统是否需要冲击性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呢?其是以生物膜厚度为依据的,如下式所示。
式中:δ 为生物膜厚度,mm;K 为生物膜形成速率常数,一般为0.0001~0.000001 mm/CFU;N 为化验分析得到的系统异养菌综述,CFU/mL;α 为常数,与水质和生物膜性质有关,一般在0.1~1.5之间;v为循环冷却水流速,换热器内的流速一般在1~3 m/s之间;n 为经验指数,在1.5~2.0之间。
根据上式计算出δ >1 mm时,即需要冲击性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
总结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控制和杀菌剂投加都是可以进行科学计算的,部分药剂厂商,为了多销售药剂,在购买方不具备计算能力的情况下,胡乱给出药剂投加量,导致加药过多,造成浪费或系统腐蚀等问题;还有一些包干制的药剂厂商,为了少投药剂、多获得利润,也经常胡乱给出药剂投加量,所以,运营人员掌握药剂投加量和投加周期的计算方法,对节约生产成本是很有意义的。
转载:水经工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