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水处理领域,氨氮废水的有效处理一直是个关键课题。活性污泥法和 SBR 法作为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应对氨氮废水时各有其独特之处。究竟哪种方法更胜一筹呢?今天就让格林环保带大家深入探究一下。
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废水
1. 原理
-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 硝化反应是由自养型好氧细菌完成的,包括氨氧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反应则是由异养型兼性厌氧细菌进行。
2. 优势
- 处理效果相对稳定,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尤其是在合理的运行参数和良好的污泥活性条件下。
- 连续运行模式适合大规模废水处理,能够处理较大水量的氨氮废水。
- 技术成熟,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运行数据可供参考。
3. 局限性
- 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当进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果。
- 为了保证硝化和反硝化的顺利进行,需要控制好溶解氧、温度、pH 值等参数,运行管理相对复杂。
- 可能会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影响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SBR 处理氨氮废水
1. 原理
- SBR 在一个反应池中依次完成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等各个阶段。在反应阶段,可以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时间,实现硝化和反硝化的交替进行,从而去除氨氮。
- 例如,在好氧阶段进行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在缺氧阶段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2. 优势
- 运行灵活,可以根据进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调整运行周期和各阶段的时间,对氨氮浓度波动较大的废水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 沉淀效果好,能够有效地分离污泥和上清液,出水水质较好。
- 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运行成本。
3. 局限性
- 由于是间歇式运行,处理水量相对较小,不太适合大规模废水处理。
- 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配备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和阀门等设备。
- 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切换各阶段,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磨损。
三、活性污泥法和SBR的优缺点
活性污泥法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且适合大规模处理,但抗冲击能力有限、运行管理复杂且易发生污泥膨胀。
SBR 法运行灵活、沉淀效果好且自动化程度高,然而处理规模有限、对设备要求高且设备易磨损。
两种方法在处理氨氮废水时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咨询热线
027-846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