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02.生态安全内涵
1.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或人类生态条件的一种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必备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也就是说,生态安全是人与环境关系过程中,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生态安全是一种相对的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安全。生态安全由众多因素构成,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程度各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满足也不相同。若用生态安全系数来表征生态安全满足程度,则各地生态安全的保证程度可以不同。因此,生态安全可以通过反映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体系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地评价。
3.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一个要素、区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反馈给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导致安全程度的变化,甚至由安全变为不安全。
4.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安不安全的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因子的质量来衡量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生态安全就是不及格的。也就是说,生态安全具有生态因子一票否决的性质。
5.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质。真正导致全球、全人类生态灾难不是普遍的,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这个地区不安全,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地区也不安全。
6.生态安全可以调控。不安全的状态、区域,人类可以通过整治,采取措施,加以减轻,解除环境灾难,变不安全因素为安全因素。
7.维护生态安全需要成本。也就是说,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对自身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生态系统对自身的威胁,解除这种威胁,人类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投入。这应计入人类开发和发展的成本。
03.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而言,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生态问题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我国生态关键地区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缓解经济社会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深化国家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政府采取按生态和资源要素分工的部门管理模式,生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在国家层面缺乏统一决策、统一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造成国家公共利益和部门行业利益的冲突,不利于国家对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生态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管理框架,有利于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协调各主管部门职责与利益,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促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求,维护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灾难足以影响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有利于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突出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地位。
04.怎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维护生态安全。
加强国家生态安全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实现生态安全的必要保障。目前,我国生态方面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要加强国家生态安全的法治保障作用,一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在现有各类法律法规基础上,立足国家生态安全需求,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生态安全法律支撑体系。二是要加强执法工作。对于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事件,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三是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大力开展生态安全法治教育,培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安全意识,积极主动地监督危害国家生态安全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加快国家生态安全体制机制建设。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顺利实施,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整合相关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国家层面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与问责机制,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实施的效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负责,将国家生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且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之一,对由于干部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离不开技术支撑。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综合采用空间分析、信息集成、“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综合数据库,通过对生态安全现状及动态的分析评估,预测未来国家生态安全情势及时空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建立警情评估、发布与应对平台,充分保障我国生态安全。
设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近些年来,我国开展了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部分工程建设在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末端治理”为主,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特征。国家生态安全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国家层面注重顶层设计。要针对关键问题,整合现有各类重大工程,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发挥人力、物力、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率,实现生态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武汉格林环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始终坚守环保领域,高效处理废水,致力于提升环境效益。选择格林,享受专业、高效、稳定的环保服务。想了解更多有关生态环境的讯息,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027-84621770,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咨询热线
027-846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