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水体受到有机污染的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焦点之一。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大规模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尤其是焦化、制药、造纸、印染、石油化工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所谓高浓度有机废水,指的是其化学需氧量(COD)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含量达到数千甚至数万毫克每升。这类废水的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水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包括慢性中毒、胎儿畸形和致癌等长期影响。
1.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挑战和现状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其特性:高有机物浓度、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高盐度以及废水排放不稳定。目前,处理这类废水主要采用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如AA/O工艺,但存在反应池体积大、能耗高、污泥回流量大、脱氮效果有限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生物处理方法和物理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以及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及其与其他方法的组合工艺。
2.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传统生物处理方法存在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改进的生物处理方法和物理处理方法,尤其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和局限,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废水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合理选择和设计技术方案。
2.1 生物法
生物法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微生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同时净化水质。目前,研究重点在于新型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和传统生物法与其他新技术的组合应用。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较早,广泛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单一的好氧处理效果有限,与其他工艺的组合是发展趋势。例如,结合好氧生物降解和活性氧氧化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结果显示COD去除率达到98%,抗生素去除率超过99%。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环保节能,有机负荷高,剩余污泥量少。
2.2 物理化学法
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许多污染物生物可降解性低,研究人员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以降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并提高生物降解性。常用的方法包括混凝、吸附、高级氧化、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等。在实际水处理中,这些方法通常协同使用。
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氧化剂,能快速氧化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例如,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臭氧氧化、氯氧化和光化学氧化等。电解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包括有机化学氧化还原、电凝聚、电浮选、光电化学氧化和内电解等。
2.3 物化-生化组合法
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各有优缺点,组合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将物理化学法作为生物法的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2.4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材料的选择性分离功能,实现水中污染物分子级分离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工艺包括膜蒸馏、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以及膜生物反应器等。
3. 废水资源和能源化
尽管上述废水处理技术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包括回收利用有价值的成分、发酵生物电解水制氢、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和同步发电等。
4.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氮营养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不经处理随意堆放,可能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污泥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研究人员高度重视污泥的资源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