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据行业分析显示,2025年,在经历了三年下行周期的锂电行业终于走出“至暗时刻”,过去价格内卷的局面正逐步转变,全球化布局、多元化产品结构、资金与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竞争新要素,产业链多个环节面临重塑。
在这一背景下,楚能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供应链布局呈爆发式推进。今年以来,企业以“长协模式”密集锁定正极材料、结构件、铜箔等核心原料,构建起完善的供应网络。8月15日,楚能新能源与杉杉科技在楚能全球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总金额超过百亿元的负极材料采购合作,并计划在动力电池高低温性能、高倍率快充、高安全负极材料,以及储能电池大容量、长循环负极材料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开发。
随着新能源电池产能快速扩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也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尤其是电极制备、电池组装等环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氟化物、有机物等复杂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传统处理工艺难以稳定达标。
以格林环保运维的某大型新能源电池项目为例,其已建废水处理站原设计处理能力与实际水质差异显著。原系统进水COD设计值为2000 mg/L,但实际投产后水质波动剧烈,COD浓度时常突破8000 mg/L,原有“混凝沉淀+AO生物处理”工艺已无法应对高负荷冲击,亟需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
针对该类高难度新能源废水,格林环保技术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精细化预处理+生化强化+深度膜回用”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通过化学混凝与高效气浮去除大部分悬浮物与胶体物质;采用耐盐耐毒复合菌剂生物系统降解有机物;最终通过超滤+反渗透(RO)双膜法实现中水回用,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线冷却、清洗等用途,大幅减少新鲜水取用量。
该组合工艺具备抗冲击性强、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尤其适合水质波动大的新能源废水场景。改造完成后,系统日均处理量达1000 m³,中水回用率超过75%,每年可节约水资源三十万吨以上。此外,废水中的有价金属元素也在预处理段得到回收,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格林环保通过专业化运营服务,帮助新能源企业系统化解决环保痛点,使客户能更专注于主营业务研发与市场拓展,无后顾之忧。公司始终秉承“以技术助力产业,以服务回报社会”的理念,持续深耕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场景,为客户提供真正高效、可靠、低碳的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未来,格林环保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期待与更多新能源企业合作,共同推动锂电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咨询热线
027-846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