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预处理单元,尤其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如制药、食品、印染、化工等)时,具有提高可生化性、改善后续生化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运维过程中,水解酸化池常因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或管理缺失而出现一系列问题。以下是常见运维问题及应对策略,供企业参考。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池内产生大量浮泥或浮渣
- 现象:水面漂浮黑色或灰褐色污泥块,伴有恶臭。
- 原因:
- 产气(H₂、CO₂)过多,附着在污泥上导致上浮;
- 污泥积累过多,发生厌氧分解产气;
- 进水负荷过高或突然冲击,导致酸化菌过度产酸产气。
2. 出水发黑、有臭味,COD去除率低
- 现象:出水颜色深、气味刺鼻,检测COD下降不明显。
- 原因:
- 水力停留时间(HRT)不足,有机物未充分水解;
- 池内布水不均,形成短流或死区;
- 污泥活性差或流失严重,微生物量不足。
3. pH下降明显,系统酸化过度
- 现象:池内pH低于5.5,甚至<5.0,抑制后续好氧菌生长。
- 原因:
- 进水有机负荷过高,产酸速率大于产甲烷或消耗速率;
- 缺乏碱度缓冲(如进水碱度低或未补充碳酸氢钠);
- 污泥龄过长,酸化菌占优,产酸积累。
4. 污泥上浮严重,甚至随出水流失
- 现象:大量污泥漂浮并进入后续沉淀池或好氧池。
- 原因:
- 产气量大,污泥附着气泡上浮;
- 污泥老化或解体,密度降低;
- 出水堰设计不合理,吸力不均导致带泥。
5. 布水系统堵塞,配水不均
- 现象:池体局部无水流扰动,形成死区;部分区域翻腾剧烈。
- 原因:
- 进水中悬浮物多,堵塞布水管小孔;
- 长期停运未冲洗,污泥沉积堵塞;
- 布水器设计不合理,流速过低易沉积。
6. 污泥膨胀或板结
- 现象:污泥松散、体积膨胀,或底部污泥板结成块。
- 原因:
- 营养失衡(C/N/P比例失调);
- 长期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
- 池底排泥不畅,积泥板结。
二、应对策略与运维建议
三、日常运维管理建议
1. 定期监测关键参数:pH、COD、VFA(挥发性脂肪酸)、ORP(氧化还原电位)、MLSS等,建立运行台账。
2. 控制进水负荷:避免水质水量剧烈波动,必要时设置调节池。
3. 保持适度搅拌:采用脉冲进水、循环泵或水射器搅拌,促进传质,但避免过度扰动导致污泥流失。
4. 定期排泥:每1–2周排泥一次,防止污泥过度积累。
5. 冬季保温:水解酸化菌对温度敏感,低于15℃时处理效率显著下降,应采取保温措施。
四、总结:
水解酸化池的稳定运行,关键在于“均衡进水、合理排泥、均匀布水、适度调控”。一旦出现异常,应快速诊断、精准干预。对于复杂问题或系统性故障,建议由专业环保公司进行现场评估与优化调试。
如有水解酸化池运行不稳、效率低下等问题,欢迎联系武汉格林环保,我们提供工艺诊断、系统改造与托管运维服务,助力您的污水处理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格林环保25年专注水处理技术创新,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技术68项。如果您有污水处理需求或技术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格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