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法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都是常用的处理技术。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二者在运行方式、池体结构、抗冲击负荷能力、污泥沉降性能以及自动化控制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格林环保今天就来带大家看一看这其中的奥妙:
一、运行方式
1. 活性污泥法:一般是连续流运行,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曝气池,与活性污泥混合,同时进行曝气和生化反应,处理后的混合液连续流出曝气池。
2. SBR:是间歇式运行,在一个反应池中依次完成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等各个阶段,各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一个运行周期结束后,再开始下一个周期。
二、池体结构
1. 活性污泥法:通常由曝气池、二沉池等组成,各池体相对独立,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
2. SBR:只需要一个反应池,集曝气、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三、抗冲击负荷能力
1. 活性污泥法:连续流运行方式使其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抗冲击负荷能力一般。
2. SBR:可以根据进水情况灵活调整运行周期和各阶段的时间,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好。
四、污泥沉降性能
1. 活性污泥法:连续流运行中,污泥容易受到进水水流的干扰,可能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影响出水水质。
2. SBR:在沉淀阶段,没有进水水流的干扰,污泥沉降性能较好,能有效分离污泥和上清液,出水水质较好。
五、自动化控制要求
1. 活性污泥法:相对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较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协调各池体的运行,以确保稳定的处理效果。
2. SBR:由于其运行阶段分明,自动化控制相对简单,通过时间控制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各阶段的切换。
咨询热线
027-846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