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污泥方面
1. 确保接种污泥的质量,尽量从成功运行的厌氧反应器中获取,以保证含有丰富且适应性强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如果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污泥,要认真进行筛选和驯化。
2. 可通过测定污泥的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含量、比产甲烷活性等指标评估接种污泥质量,选择活性高的污泥以加快启动速度。
二、反应器准备方面
1. 对厌氧反应器进行彻底清洗,去除内部杂质和污垢,保证反应器的清洁,为厌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检查反应器的密封性、搅拌系统、进出水管道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泄漏、搅拌不均或进出水不畅等问题。
三、进水水质调整方面
1. 注意化工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若缺乏氮、磷、钾、微量元素等厌氧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应在启动初期适量添加,控制好 C:N:P 的比例在(200~300):5:1 左右。
2. 严格控制废水的酸碱度(pH),因为厌氧微生物对 pH 值较为敏感,要将其保持在适宜的 6.5~8.0 范围内,可通过添加酸碱中和剂进行调节。
3. 根据所培养的厌氧微生物类型,将废水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中温厌氧微生物为 30~35℃,高温厌氧微生物为 50~55℃,可采用加热或冷却废水的方式调节温度。
四、启动与运行方面
1. 在启动初期采用较低的进水负荷,一般为设计负荷的 10%~20%,然后逐步提高负荷,但每次增加幅度不宜过大,控制在 10%~20%左右,且增加负荷的时间间隔要根据反应器运行情况和微生物生长状态确定,通常为 7~10 天。
2. 定期监测反应器内的温度、pH 值、氧化还原电位、挥发性脂肪酸、碱度、沼气产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反应器稳定运行。当出现 VFA 积累、pH 值下降等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降低进水负荷、增加碱度等措施恢复正常运行。
3. 采用合适的搅拌方式(机械搅拌、水力搅拌、沼气搅拌等)保持反应器内物料均匀混合,促进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率。
4. 认识到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 3~6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运行过程中要保持耐心,持续监测和调整运行参数。
五、驯化与优化方面
1. 在废水适应性驯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反应器的运行状态,逐步增加化工废水在进水中的比例,使厌氧微生物逐渐适应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及时调整运行参数。
2. 根据反应器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不断优化运行参数,如进水负荷、温度、pH 值、停留时间等,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咨询热线
027-84621770